建立不锈钢水箱的维护和清洗档案是保障水质安全、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措施,需系统记录关键信息并规范管理。以下是具体步骤和内容框架:
一、档案内容框架
1. 基础信息表
水箱标识:编号、安装位置(如“办公楼屋顶水箱A-01”)、容积、材质(如304不锈钢)、安装日期。
使用场景:生活饮用水、消防储水、工业生产等;若为生活用水,需标注供水范围(如“1-3层住户”)。
设计参数:进水方式(市政直供/二次加压)、排水口位置、透气孔规格、是否配备过滤/消毒设备(如紫外线杀菌器)。
2. 检查与维护记录
日常检查(每月至少1次):
检查日期、检查人员、外观状态(是否变形、渗漏)、阀门功能(进水阀、排水阀是否正常)、周边环境(是否有异物堆积)。
异常情况记录:如“20XX年X月X日发现透气孔堵塞,已清理”。
内壁检查(每季度1次):
检查日期、检查人员、内壁状态(是否有水垢、锈斑、附着物)、检测工具(如强光手电筒、内窥镜)。
结果记录:如“底部有少量水垢,未发现锈斑”。
3. 清洗与消毒记录
清洗日期、清洗人员、清洗周期(如“每6个月1次”)。
清洗步骤:
排水:排水时间、残留水量;
去垢:使用的工具(软毛刷/高压水枪)、水垢清除情况;
消毒:消毒剂类型(如次氯酸钠)、浓度(如300mg/L)、作用时间(30分钟);
冲洗:冲洗次数、水质感官检查(是否无泡沫、无异味)。
水质检测:
检测日期、检测机构(或自检方法)、关键指标(浊度<1NTU、余氯≥0.05mg/L、无重金属超标)。
检测报告编号(若委托第三方检测)。
4. 维修与更换记录
维修日期、故障描述(如“焊缝渗漏”“阀门锈死”)、维修措施(如“补焊”“更换阀门”)、维修人员。
部件更换:更换日期、部件名称(如“密封圈”“过滤器滤芯”)、规格型号、供应商。
5. 异常情况与处理
异常事件:如“水质浑浊”“用户投诉异味”、发生时间、初步原因分析。
处理措施:如“紧急排空水箱”“增加消毒频率”“联系专业检测机构”。
后续跟进:问题是否解决、验证方法(如二次水质检测)。
二、档案管理规范
1. 记录形式
电子档案:使用Excel表格或专业设备管理软件(如“设施管理系统”),便于检索和数据分析。
纸质档案:重要记录(如水质检测报告、维修合同)需打印存档,与电子版同步更新。
2. 存档要求
分类存储:按水箱编号分文件夹,电子文件命名规则示例:“水箱A-01_20XX年维护记录.xlsx”。
保存期限:基础信息长期保存;检查、清洗记录至少保存3年;水质检测报告保存5年(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》要求)。
3. 责任分工
记录责任人:物业工程人员或专业维护团队指定专人负责填写,确保信息及时、准确。
审核机制:每月由主管人员复核记录完整性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数据真实性:
检查与清洗需现场记录(如拍照存证),禁止事后补填或虚报数据。
水质检测需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(如CMA认证机构),或使用合规自检工具(如浊度仪)。
动态更新:
水箱若改造(如增加过滤设备)、更换材质(如304升级为316L),需及时更新基础信息表。
合规性:
生活饮用水水箱的维护记录需符合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》(GB 17051),保留备查。
四、档案应用场景
定期分析:通过清洗频率与水质检测数据关联分析,优化维护计划(如某水箱水垢生成快,可缩短清洗周期)。
应急处理:发生水质污染事件时,快速调取历史记录,排查原因(如“上次清洗后未彻底冲洗导致余氯不足”)。
合规审计:应对卫生部门检查时,提供完整的维护、清洗、检测证据链。
总结:不锈钢水箱维护和清洗档案需涵盖“基础信息—检查维护—清洗消毒—维修更换—异常处理”全流程,通过规范记录和动态管理,实现“可追溯、可优化、可合规”的目标,保障水质安全与设备稳定运行。